“潜江裁缝”: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博鱼boyu体育

      |      2024-11-19 02:36:11

  博鱼官网纺织服装一直是潜江的传统优势产业,20世纪90年代,10万“潜江裁缝”下广东、赴江浙,用一把尺、一把剪,成就了“一刀剪”的美名。“潜江裁缝”获评全国十大劳务品牌、全国最具影响力劳务品牌,从业人员近20万人,品牌价值达234.25亿元。

  星移斗转,世异时移。近年来,潜江市凭借“潜江裁缝”品牌的文化资源优势和配套的扶持政策,让“走出去”的优秀人才逐渐回流,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做大做强,为潜江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从20世纪90年代起,“潜江裁缝”东南飞,形成一支闻名全国的劳务大军。经过多年的发展,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已成长为创业者、企业家。

  11月14日,位于周矶街道的湖北比帆制衣有限公司正加足马力忙生产。该公司生产车间里,智能生产吊挂传输系统抓取袖口、衣领、前襟等一件件组成服装的“零部件”,精准送到对应的岗位工人面前,而每条生产线前端的电脑,都会实时记录工人们的生产状态,让服装生产实现了自动化。

  湖北比帆制衣有限公司是潜江服装龙头企业。2016年,创始人黄发安将公司从惠州搬回老家潜江。

  “起初在深圳开拉链厂,2000年,为了扩大企业发展空间,决定转型升级,开服装代工公司。由于场地租赁、劳动力成本高昂,按照经济梯次,我便将公司搬到了惠州市博罗县长宁镇。”黄发安介绍。

  那时候,公司近九成员工是“潜江裁缝”。每逢春节,公司会包车送员工回家过年,节后再将他们接到惠州工作。

  2005年,随着国家产业政策向内地转移,黄发安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带领1000多名“潜江裁缝”回乡创业。他的企业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管理者、技师,鼓励有能力的从业者自主创业,造就了十多名新一代的服装老板、100多名制版师,培训上岗员工5000多人。

  黄发安说,从惠州搬回潜江后,员工工资与原来持平,但是他们在家门口工作,生活成本降低了,幸福感也大大提升。

  在首批回乡的潜江裁缝的带动下,潜江服装产业迅速发展,上万名“潜江裁缝”相继回家创业就业。目前,全市现有纺织服装市场主体2312家,规上企业71家,市域内从业人员10余万人,年生产加工能力达2亿件,产业集群规模超300亿元。

  “从打工、辞职、办服装辅料厂,再到回家二次创业,这要归功于‘潜江裁缝’的品牌效应和潜江良好的营商环境。”2020年,湖北映嘉制衣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烈回到家乡浩口镇创办了浩为服装,去年又投资5000多万元,改扩建浩为服装,成立湖北映嘉制衣有限公司,并于今年2月投产。

  “在计划扩建厂房时,针对电力线路横穿企业厂房这一难题,浩口镇进行了具体考察、多方洽谈,迁改了电力线路,才有了公司现在的发展。”杨烈说。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杨烈深知品质与创新的重要性。他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严格遵循高标准的生产流程,确保每件产品都经得起市场和消费者的检验。同时,加大在设计研发方面的投入,积极关注时尚潮流趋势,让产品既具备实用性又具有时尚感。

  “今年‘中国·潜江裁缝’高质量发展大会期间,通过政府搭桥,我们与广州的公司进行洽谈,准备组建电商团队,积极打造浩口服装直播基地,有效促进辖区服装制品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整合,释放镇域服装产业产能,推动本地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对未来发展杨烈信心满满。

  如今,大大小小的服装企业如繁星般遍布潜江城乡,“潜江裁缝”为乡村振兴作出重大贡献。同时,创业能人们带动“潜江裁缝”一代一代传承,不断适应新技术革命,通过智能化、数字化培育出新一代“潜江裁缝”。

  近年来,随着潜江服装产业的蓬勃发展,一股“潜江裁缝”归巢的热潮正在悄然兴起。这些曾在外闯荡、技艺精湛的裁缝们纷纷返回家乡,投身于家乡的服装产业。不仅为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也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11月14日,在龙湾镇明哲制衣厂生产车间,百余台缝纫机飞速运转,工人们正聚精会神地缝纫着一件件衣服。

  公司质检员刘琼一边查看着工人们的工作进度,一边拿起几件衣服仔细检查衣服质量。刘琼也曾是一名在外务工的“潜江裁缝”,靠着多年的摸爬滚打,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随着家乡的发展越来越好,2020年,在龙湾镇的大力引进下,刘琼毅然决然回到潜江,入职明哲制衣厂。她凭借着积极上进的思想、踏实肯干的作风,以自己的精湛技术促进了工厂的发展。

  “公司采用计件模式,技艺高超的裁缝工人每月工资能轻松过万元。”刘琼介绍,“丰厚的报酬激励了更多在外务工的‘潜江裁缝’回乡就业。目前公司员工有200余人,其中80%的缝纫工都是本地人。”

  无独有偶,为促进服装产业发展,张金镇针对辖区部分企业员工不足、招工困难的实际情况,成立专班,向每个服装厂选派一位招工服务特派专员,积极帮助企业招工,吸引了一大批“潜江裁缝”归巢。

  张金镇小河村的裁缝工周丽花就是其中一员。过去,她在外地服装厂上班,为方便照顾家人,在今年的“春风行动”招聘会上,她选择了一家附近的服装厂工作。“在家门口打工,赚的钱不比外地少,每月能有6000多元呢!”周丽花乐呵呵地说。

  湖北联奥户外用品有限公司是张金镇服装产业园的一家户外用品龙头企业,主要生产中高端冲锋衣、防晒服等户外用品,年产量达到30万件。他们95%的缝纫工人来自本地。随着产业园生产规模的扩大,优衣库、波司登、艾莱依等知名品牌的订单纷至沓来,一批批返乡就业的“潜江裁缝”也因此获得了颇为丰厚的报酬和稳定幸福的生活。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基石。今年以来,潜江市紧紧围绕构建“大就业”工作格局,积极搭建供需平台,结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等活动,定期深入企业园区、高校、乡镇开展特色招聘,为全市纺织服装企业解决用工需求2300人次。同时,深入实施“降、返、补”等援企稳岗政策,聚焦纺织服装产业用工需求,统筹组织开展服装缝纫工相关技能培训,提升全市缝纫工技能水平,为企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高等学校是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江汉艺术职业学院坚持“特色型”“服务型”“需求型”的人才培养理念,加快培养具有设计思维、设计能力、探索精神的专业人才,实现学生毕业即就业,为培育新时代“潜江裁缝”注入了人才活水。

  第二届“中国·潜江裁缝”服装模特大赛青年组冠亚季军均来自江汉艺术职业学院

  一直以来,江汉职院依据市场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持续扩大服装产业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规模。2023年,该校服装学院新增服装设计与工业制版、服装设计与工艺、服装设计与市场营销(网络营销、抖音直播带货)等专业,相继组建成立了潜江市原创服装设计品牌创业创新运营工作室、服装模特队。本届“中国·潜江裁缝”高质量发展大会期间,江汉职院通过选拔推选了7位学生分别参加时装技术和缝纫工两个赛项,35名学生模特参加模特大赛,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目前,设计学院在校生有1720人。为让学生学有所用、业有所成。服装学院实施了‘三个对接’。”江职教务处负责人、质管办主任李铁民介绍,学校根据企业人才需求,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订单,实现专业与纺织服装产业、行业对接,课程设置与企业岗位对接,教师教学与服装生产工艺流程对接。老师“下”企业,企业人员、行业大咖受邀来校上课已是常见的教学模式。

  “到潜江后方知‘潜江裁缝’劳务品牌享誉全国。”董睿说,他是甘肃人,2021年从江汉职院服装学院毕业后就职于东颢制衣设计部。他告诉记者,起初,他对“潜江裁缝”的认知仅仅停留在浅层次上。经过3年企业实训后,他充分地了解了东颢制衣的发展规划、企业文化、市场布局等,对新时代的“潜江裁缝”有了新的认知,于是毕业后就留在了潜江,薪资、住宿等均达到了他的期望值。

  “实现学生毕业即就业的原因是从实训当天起,老师一同入企,协助企业对学生开展专业辅导、岗位分配等。企业在安排好他们食宿的同时,通过‘师带徒’的方式进行培养。”江职服装学院副院长何万译透露,学校还出台多项激励政策,引导毕业生留在潜江服装企业实习、就业。

  为了支持潜江服装原创化、品牌化发展,江汉职院“量体裁衣”搭建创新研发平台。除了建立教育部服装数字化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还新成立了潜江市本土服装原创品牌创新中心,与联奥公司合作建立了潜江市户外服装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创新研发与人才培养基地。该校已与湖北比帆制衣有限公司、湖北奥瑟夫制衣有限公司、张金幸福制衣有限公司、张金诺琦制衣有限公司等多家纺织服装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正在与联奥、比帆等服装企业商讨开设服装专业订单班。

  “未来,学校将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努力让学校成为潜江服装产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培训基地、潜江服装品牌的创新研发基地、潜江服装电商的创业孵化基地,为潜江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江汉艺术职业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